网购蚕丝被多半都是“化纤被”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18-09-19
   天冷盖暖被,跟厚重的棉被相比,保暖效果毫不逊色的轻薄蚕丝被如今销售恐怕更为火爆。顾名思义,蚕丝被就是用蚕丝填充的被子,一般人应该都知道,蚕丝比棉花高档得多也贵得多。方便的电商平台上蚕丝被不但挑选余地更大,其中不少还

      天冷盖暖被,跟厚重的棉被相比,保暖效果毫不逊色的轻薄蚕丝被如今销售恐怕更为火爆。顾名思义,蚕丝被就是用蚕丝填充的被子,一般人应该都知道,蚕丝比棉花高档得多也贵得多。方便的电商平台上蚕丝被不但挑选余地更大,其中不少还有着低得“感人”的价格,但质量就不好说了。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5年网络销售蚕丝被产品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报告,就揭开了那些蚕丝被价格低廉的谜底:网售蚕丝被的合格率还不到半成,只有48.1%。
    过半数不合格
  据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孙会川介绍,本次抽查涉及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5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抽查重点是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销售产品,从5家电商平台企业抽查第三方销售产品共130批次,而自营销售产品仅24批次。 
  其中,抽查了天猫销售的67批次产品,涉及67家生产企业,检出37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了京东商城销售的36批次产品,涉及36家生产企业,检出22批次不合格;抽查了1号店销售的26批次产品,涉及26家生产企业,检出11批不合格;抽查了当当网销售的12批次产品,涉及12家生产企业,检出6批次不合格;抽查了亚马逊销售的13批次产品,涉及13家生产企业,检出4批次不合格。
  也就是说,经检验,62家企业生产的74批次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为48.1%。检出75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1.9%。而这一数据表明,蚕丝被产品是近两年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网络销售产品专项监督抽查中,合格率低的产品。 
    “神秘买家”来买样
  根据通告,本次抽查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任务,由位于杭州的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检测中心组织,从5家电商平台抽取了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四川12个省(市)135家企业生产的154批次蚕丝被产品。所有样品都被送往杭州、苏州、深圳等地的权威检测机构,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那么,这次专项监督抽查的样品是如何确定的?抽查结果是否能客观反映出目前网络上销售蚕丝被产品真实的质量状况呢?记者从承担本次抽检任务的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心(杭州)了解到,为了保证抽查的客观,避免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具体买样的并不是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而是“神秘买家”。
  据国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监测中心负责人蒋宏介绍,任务建立以后,监测中心会把买样任务随机分配给百姓买样团,也就是“神秘买家”。他们会根据监测中心给出的任务要求在网上买样,并将样品寄送到不同的中转站。终,样品由中转站转到监测中心。
    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这次抽检的网售蚕丝被产品超过半数不合格,保暖性能能否保证,又是否会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呢?记者从承担本次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进行了了解。
  在位于苏州的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专家表示,检验中蚕丝被不合格的问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也就是纤维含量、填充物以及PH值不合格。通俗地说,就是存在原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生产流程不合规范等问题。
  其中,这次抽查中发现的主要安全性问题,是PH值项目检测不合格。专家表示,蚕丝被胎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PH值不合格,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本次抽查发现16批次产品的PH值项目不合格,其中15批次胎套PH值检测不合格,1批次填充物PH值检测不合格。主要原因是,胎套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助剂为碱性化合物质,后续洗涤不充分,导致碱性过高。
  抽查产品中,涉及纤维含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多,抽查到的154个批次产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这个项目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产品标称纤维成分与实际不符,以及实测含量超出了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据检测人员介绍,检测过程中发现,很多产品外部包裹着蚕丝,内部却填充着高达70%的聚酯纤维(涤纶)等物质。
  填充物问题也比较严重。本次抽查发现39批次产品的填充物质量偏差率不合格,主要是存在短斤缺两现象;发现10批次产品的填充物品质不合格,主要是以短丝绵冒充长丝绵或含杂质过多;发现9批次产品的填充物含油率超标。